(1)《金文文献集成》总目录:http://ishare.iask.sina.com.cn/f/15037957.html
(2)《甲骨文献集成》总目录:http://ishare.iask.sina.com.cn/f/21333869.html
(3)《说文解字研究文献集成·现当代卷》总目录:
http://ishare.iask.sina.com.cn/f/21556281.html
拉大中文系文字学
Tuesday, 21 February 2012
建议参考资料:假借字的类型与特征
建议参考资料:假借字的类型与特征
(1)王凤阳:《汉字学》(第十三章),长春:吉林文史出版社,1992年。
(2)裘锡圭:《汉字学概要》(第九章),北京:商务印书馆,1988年。
(3)高明:《中国古文字学通论》(第三章),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,1996年。
(4)董莲池:《说文解字研究文献集成·现当代卷》(第十卷),北京:作家出版社,2006年(需下载阅读器DJ Viewer以阅读之)。
(5)王辉:《古文字通假释例》,台北:艺文印书馆,1993年。
(6)刘钰、袁仲一:《秦文字通假集释》,西安: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,1999年。
(7)白於蓝:《简牍帛书通假字字典》,福州:福建人民出版社,2008年。
(1)王凤阳:《汉字学》(第十三章),长春:吉林文史出版社,1992年。
(2)裘锡圭:《汉字学概要》(第九章),北京:商务印书馆,1988年。
(3)高明:《中国古文字学通论》(第三章),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,1996年。
(4)董莲池:《说文解字研究文献集成·现当代卷》(第十卷),北京:作家出版社,2006年(需下载阅读器DJ Viewer以阅读之)。
(5)王辉:《古文字通假释例》,台北:艺文印书馆,1993年。
(6)刘钰、袁仲一:《秦文字通假集释》,西安: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,1999年。
(7)白於蓝:《简牍帛书通假字字典》,福州:福建人民出版社,2008年。
建议参考资料:形声字来源探论
建议参考资料:形声字来源探论
(1)裘锡圭:《汉字学概要》(第八章),北京:商务印书馆,1988年。
(2)高明:《中国古文字学通论》(第三章),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,1996年。
(3)董莲池:《说文解字研究文献集成·现当代卷》(第十卷),北京:作家出版社,2006年(需下载阅读器DJ Viewer以阅读之)。
(4)刘钊:《古文字构形学》(第五章),福州:福建人民出版社,2006年。
(5)李国英:《小篆形声字研究》,北京: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,1996年。
(1)裘锡圭:《汉字学概要》(第八章),北京:商务印书馆,1988年。
(2)高明:《中国古文字学通论》(第三章),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,1996年。
(3)董莲池:《说文解字研究文献集成·现当代卷》(第十卷),北京:作家出版社,2006年(需下载阅读器DJ Viewer以阅读之)。
(4)刘钊:《古文字构形学》(第五章),福州:福建人民出版社,2006年。
(5)李国英:《小篆形声字研究》,北京: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,1996年。
建议参考资料:不易辨认的形声字
建议参考资料:不易辨认的形声字
(1)裘锡圭:《汉字学概要》(第八章),北京:商务印书馆,1988年。
(2)高明:《中国古文字学通论》(第三章),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,1996年。
(3)董莲池:《说文解字研究文献集成·现当代卷》(第十卷),北京:作家出版社,2006年(需下载阅读器DJ Viewer以阅读之)。
(4)刘钊:《古文字构形学》(第五章),福州:福建人民出版社,2006年。
(5)李国英:《小篆形声字研究》,北京: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,1996年。
(6)黄巽斋:<论亦声字,兼论形声会意的分野>,《说文学研究》(第二辑),2006年,252-258页。
(1)裘锡圭:《汉字学概要》(第八章),北京:商务印书馆,1988年。
(2)高明:《中国古文字学通论》(第三章),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,1996年。
(3)董莲池:《说文解字研究文献集成·现当代卷》(第十卷),北京:作家出版社,2006年(需下载阅读器DJ Viewer以阅读之)。
(4)刘钊:《古文字构形学》(第五章),福州:福建人民出版社,2006年。
(5)李国英:《小篆形声字研究》,北京: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,1996年。
(6)黄巽斋:<论亦声字,兼论形声会意的分野>,《说文学研究》(第二辑),2006年,252-258页。
建议参考资料:表意字对词意研究的作用
建议参考资料:表意字对词意研究的作用
(1)陈枫:《汉字义符研究》,北京: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06年。
(2)李国英:《小篆形声字研究》(第三、四章),北京: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,1996年。
(3)石定果:《说文会意字研究》(第一章),北京: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,1996年。
(4)姚孝燧:《许慎与说文解字》(第七、十章),北京:中华书局,1983年。
(5)董莲池:《说文解字研究文献集成·现当代卷》(第一、十卷),北京:作家出版社,2006年(需下载阅读器DJ Viewer以阅读之)。
(1)陈枫:《汉字义符研究》,北京: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06年。
(2)李国英:《小篆形声字研究》(第三、四章),北京: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,1996年。
(3)石定果:《说文会意字研究》(第一章),北京: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,1996年。
(4)姚孝燧:《许慎与说文解字》(第七、十章),北京:中华书局,1983年。
(5)董莲池:《说文解字研究文献集成·现当代卷》(第一、十卷),北京:作家出版社,2006年(需下载阅读器DJ Viewer以阅读之)。
建议参考资料:形声字分类探论
建议参考资料:形声字分类探论
(1)裘锡圭:《汉字学概要》(第八章),北京:商务印书馆,1988年。
(2)高明:《中国古文字学通论》(第三章),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,1996年。
(3)董莲池:《说文解字研究文献集成·现当代卷》(第十卷),北京:作家出版社,2006年(需下载阅读器DJ Viewer以阅读之)。
(4)刘钊:《古文字构形学》(第五章),福州:福建人民出版社,2006年。
(5)李国英:《小篆形声字研究》,北京: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,1996年。
(1)裘锡圭:《汉字学概要》(第八章),北京:商务印书馆,1988年。
(2)高明:《中国古文字学通论》(第三章),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,1996年。
(3)董莲池:《说文解字研究文献集成·现当代卷》(第十卷),北京:作家出版社,2006年(需下载阅读器DJ Viewer以阅读之)。
(4)刘钊:《古文字构形学》(第五章),福州:福建人民出版社,2006年。
(5)李国英:《小篆形声字研究》,北京: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,1996年。
建议参考资料:“六书”对汉字分类的贡献
建议参考资料:“六书”对汉字分类的贡献
(1)张玉金、夏中华:《汉字学概论》(第五章),桂林:广西教育出版社,2001年。
(2)王凤阳:《汉字学》(第十一章),长春:吉林文史出版社,1992年。
(3)班吉庆:《汉字学纲要》(第二章),南京:江苏古籍出版社,2001年。
(4)裘锡圭:《汉字学概要》(第六章),北京:商务印书馆,1988年。
(5)高明:《中国古文字学通论》(第三章),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,1996年。
(6)石定果:《说文会意字研究》(第一章),北京: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,1996年。
(7)姚孝燧:《许慎与说文解字》(第七、十章),北京:中华书局,1983年。
(1)张玉金、夏中华:《汉字学概论》(第五章),桂林:广西教育出版社,2001年。
(2)王凤阳:《汉字学》(第十一章),长春:吉林文史出版社,1992年。
(3)班吉庆:《汉字学纲要》(第二章),南京:江苏古籍出版社,2001年。
(4)裘锡圭:《汉字学概要》(第六章),北京:商务印书馆,1988年。
(5)高明:《中国古文字学通论》(第三章),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,1996年。
(6)石定果:《说文会意字研究》(第一章),北京: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,1996年。
(7)姚孝燧:《许慎与说文解字》(第七、十章),北京:中华书局,1983年。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